About violinist on roaming...

生活就如旅行,我的心像是mobile on roaming,無論身在何處,帶著一把琴、一枝筆,寄給你一張張的明信片-樂譜裡的絃外之音...Wish you a good journey.

5/25/2011

台灣古典音樂網訪問稿

以下文章是今年二月時我在" 台灣古典音樂網" 回的訪問稿,在此擷取了幾個問題, 完整的內容還請至原網頁閱讀! 和你們分享我的音樂,瑜珈,歐洲的學習與工作經驗!
Enjoy Reading :) 

http://www.t-classical.com/articles/2011/02/15/chiang-huei/


Q:與小提琴家Ruggiero Ricci學習的經歷?
江: 和Ruggiero Ricci (1918-)學習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轉折點,甚至在我開始工作時,思考他所教的東西,覺得他所講的都是能讓我運用一輩子的知識!他是位很有「人性」的大 師,一點架子也沒有,就像你的爺爺般(當時和他學習時,他已經80歲了!)還記得有時上課時,我突然想到: 天哪,在我面前的是Ricci,是世界級小提琴大師,而我在拉給他聽呢! 當時我們所有學生也和助教 Chris Nicholls先生上課,因此一禮拜有兩堂小提琴課,學習的十分密集,老師也教的很仔細。他對於技巧,音準,也即聽力訓練要求很嚴格,而對於曲目和音樂 性上給予學生較多自由,因為他自己本身是「天生」型的演奏家,所有的感情抒發都是直接的,唯有在學生樂句作不對時給予修正。他常對我們說: 「最好的老師,是教你如何教導自己!」 有時他打斷我們演奏, 問我們知不知道被打斷的理由,學生有時想半天,一直試不同的解答,直到講出他要的答案! 因為他認為,一般人都很喜歡拉琴,都很沉醉在演奏中,可是卻不傾聽自己的演奏,不懂得在練琴時糾正自己的錯誤,所以有時壞習慣一出現,其實就是缺少「聆 聽」和分析。他當時還有接音樂會及計劃錄音等,以他80多歲高齡,每天仍練琴6小時,每天教一整個下午的學生,我所看到的是位活生生的藝術家,一位音樂界 的傳奇人物! 當你真的和大師相處在一起時,真的看到他是一位如此平易近人,自然不做作,謙虛又腳踏實地的人,他雖然以神童出名,可是一輩子都花心思在小提琴上,從不間 斷,這是我親眼目睹的。我想,對他影響最深的小提琴家應是Kreisler,有時在學生演出前,他以Kreisler對他說過的話做為鼓勵: Always play how you feel! 「如你感受的去演出」
在我剛和他學習的第一年,也是第一次接觸Bach的夏康舞曲,當時我練那曲子已一個多月,也分別拉給助教及Ricci 聽幾次了,可是每次上課似乎都有東西可以講,我也不知道還要再練多久才可以換另一首曲子,由於好奇心所以我就問: 「Mr. Ricci,這曲子我要練到什麼時候呢?」 他微微一笑,說: "Until you die!"「直到死亡那一刻,卸下琴弓為止」 當時他是開玩笑,可是這卻是「事實的玩笑」,因為他本身是所有曲目都在指尖下的演奏家啊! 所有Bach, Paganini, 及多數的協奏曲都是他自年輕時累積下來,且不離手的。就連後來他正式退休了,不在學校教學及接音樂會了,每天仍拉完三首Bach 賦格曲, 及Bartok的賦格曲,以他的說法,是為訓練腦力保持年輕的方法。甚至在2007年時,他利用退休的時間作研究,出版了一本技巧書 "Ricci on glissando"結合了他多年在小提琴上的研究,和一般學派不同的理念,並找出最有效率的練習方法。
真正的藝術家無論何時都在創新,不斷的從自己身上發明- 這是我在大師身上學到的!

Q:您致力於瑜珈及表演藝術之間的研究, 可否分享給台灣古典音樂網的愛樂網友?
江: 做瑜珈帶給我的靈感,及給予我的幫助實在太大了,yoga和演奏的共通點,和坐禪一樣,你專心在一點上,心無旁騖,所以意識感強烈,心境透徹,可是瑜珈又 教導我們如何放鬆,甚至是一些較吃力的體位法,也要曉得哪裡該出力,力量從那兒來,哪裡不該緊的肌肉放鬆些…等等,這不就和拉琴,彈琴一樣嗎? 只是有多少主科老師會這樣提醒學生呢?小提琴家曼紐因(Y. Manuhin, 1916-1999)曾說過,瑜珈大師艾楊格(B. K. S.Iyengar, 1918-)是他遇過最棒的小提琴老師,因為Iyengar教會他如何放鬆! 曼紐因這話不假,他曾跟過數位我所敬佩的小提琴大師們學,包括Enesco, Busch…,(他也曾因多年在外演出的壓力,造成失眠的困擾)可是瑜珈的哲學教導人們如何接受自己的現狀和體能,不需要給自己壓力和別人比較,甚至和自 己比較!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身體狀況,你方法對了,朝這條路上走,且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(包括所帶來的心理感覺),一定每天有所進步,這和練琴的 心態是完全一樣的,不是嗎? 放鬆包含了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放鬆,這是我們在舞臺上尋求的平衡,因為你無法要求自己不緊張,你我都是人,都有情緒反應,尤其當你做件你熱愛且看重的事時, 怎麼可能處在無關痛癢的狀態呢? 偏偏一緊張,肌肉就緊了,這是人體自然的防衛反應,在演奏上就影響了準確度, 打擾了營造你追求的藝術,所以我想運用瑜珈裡的放鬆法做心理調適(這得仰賴時間的訓練),或建議一些體位法,讓人達到專心卻又平衡的狀態(專注力和放鬆的 結合),因此我自己也在不斷嘗試中! B.K.S Iyengar大師說過一句話,我看了覺得這是給我們做為音樂的人最貼切的明示: 「當我練習時,我是位哲學家,當我教學時,我是位科學家,當我示範時,我是位藝術家。」他這句話其實沒有特定的對象,他所指的練習教學示範,都是在 Yoga範圍內,可是說的之貼切,是和我們表演藝術者息息相關的!

Q:調息呼吸與演奏的連結是?
江: 瑜珈的練習裡包含了不同的調息法(Pranayama), 有些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,有些當你覺得缺少活力,動力時,可以幫你增加精神。我覺得可以視個人需要,在演奏前練習呼吸法(有些人在表演前做氣功或太極), 主要是幫助演奏者的心理狀態,因為心理把持住了,安住了,身體就會聽你的,所有你平常練習的,你早已知道如何達到,可是那臨場感是你平常練習不來的,藉由 調整呼吸可以幫助你處在平穩專心的狀態。我們一般人知道呼吸的重要,可是卻不到呼吸的重要! 呼吸是連結身體和精神(心理)的唯一管道,即使你做瑜珈動作不注重呼吸,效果就不理想了!
演奏時或者平常練琴時,如果能想像體內的氣不是只從胸腔,而是從腹部升起,進而找到身體的中央,從這中心點向下往地面,像樹幹扎根似的擷取力量,另一方面從腹部領導這氣藉由脊椎向上伸向頭頂,就我的經驗而言,所發出的音色會更加飽滿和宏亮! 建議所有音樂人試一試呢!


Q:瑜珈的哲學思想用於音樂表現是指?
江: 我想舉個簡單的故事好了,主要是把瑜珈的哲學和演奏之間做個連接,是我在瑜珈課中得到的靈感,我想這比在紙上談理論來的清楚:
在學習瑜珈時,其中一個"戰士"姿勢給了我許多的靈感,當然,這要謝謝我一位很棒的瑜珈老師-Isabel帶給我的啟發:
一天早上的課程中,我們練習著Warrior Pose 英雄式:雙腳大大的張開,一腳彎曲另一腳打直著,雙手背展開,頭看前方。本來我對這個姿勢沒什麼特別喜愛的,可是Isabel說到: 「假想你是位戰士,你看著前方,你想到什麼?在面對戰爭時,你的態度是什麼? 恐懼,不安,害怕?還是你抱有自信面對一切的難題? 要打贏一場戰爭時,你要想什麼呢? 看著前方,你不畏懼,你把恐懼拋在腦後,所有無關的細節或煩惱都不見了,你在此,是為了要打贏一場戰爭-做自己的戰士! Presence, Strength but Without tension 存在力+力量+不緊張!」
當她說出這句話時,我覺得好像突然被當頭棒喝一般,我突然想到:這不就是我們在舞台上表演時所要達到的境界嗎? 當你有了Presence(存在表現力, 在而不有), Strength(力量)但卻不緊張(生理和心靈兩方面),這時音樂就可以出來了! 這時你是在享受著藝術,創造當下的藝術,進一步感動觀眾。頓時,我看著自己前方的手,彷彿見到了未來,背後方的手,是過去,而現在呢?是我自己在中央的身 軀和頭部! 這是多麼驚奇的姿勢啊! 原來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是自身的三重時間視域的凝聚! 過去發生的,所經歷所決定的事,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,而我們如何看待現下的自己,所做的工作和對待生活的態度,將對未來有改變,曾經和將來凝聚在現在! 瑜珈的英雄式讓人們覺察到自身中的時間性,因為這個覺察的訓練,人們學會看見當下中自身的多重元素,進而讓人們在當下決斷時更有信心。
而音樂呢,更是時間,當下的藝術,長時間的練習,是耐心和體力的結合,為的就是在舞臺上的那段時間展現你想表達的藝術,但音樂世界好手之多,競爭十 分激烈,在舞台上時,已不是比較誰是較好的音樂家了,在大家技術和音樂性上都相當的情況下,誰能臨場發揮得最好,誰較能掌握自己的神經緊張,能把腦海裡醞 釀的畫面和情緒,在當下完整的傳達給觀眾時,才能化剎那即永恆! 把演奏時不斷決斷音符的過程,也就是不斷決定自身的過程,凝聚為一次不可重複的樂曲,因為不可重複的無可替代性,人們往後只能憑藉記憶呼喚並且活化那次的 演出,而成為一種不斷再現的永恆回憶,正是所謂的餘音繞樑,三日不絕於耳! 所以,我常想,真正能做到活在當下,就會知道如何做個好的音樂人!
在人生的戰場上,自身的三重時間視域的凝聚,最常出現一種情況:曾經發生的事導致內心的恐懼或不安,它不斷負面地影響當下對將來的決斷。瑜珈讓我們 覺察這種處境,讓我們接受自己的曾經,因為這個接受,我們不再花力氣和它對抗,從而有餘力讓我們重新地專注在新的決斷時刻;在舞台的戰場上,當拉錯了音, 甚至忘譜或跳段時, 導致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更是直接,讓人無處可躲,我們是要花力氣在自責上?還是把我們的餘力重新地專注在底下的演奏? 答案不言而喻。面對人生或者舞台站上這種因為「過去」而造成的負擔,透過瑜珈可以覺察這個人生的逃避和自責機制,進而讓我們學會接受,重新平靜,把力氣用 在對的方向上。面對戰場時,戰士們是不能猶豫的,透過瑜珈的覺察訓練,使音樂人更能掌握自身,更能在決斷音符時展現一種信心,也更能在出現錯誤時,坦然接 受,這是瑜珈帶給我在生命和音樂上的啟發。

沒有留言: